
2023-05-22 19:55:53
五月花香蝴蝶忙,瓜熟果落遍地香。5月22日,2023江苏•淮安第三届苏嘴西瓜丰收文化节在淮安现代农业示范园隆重举行,以瓜为媒,以节会友,通过节庆奏响瓜甜民富村强的乡村振兴协奏曲。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杨时云,省农科院副院长刘贤金,市委副书记赵正兰,区领导颜复、胡启新、关晓卫、张进、俞向林、钟马、吴力人以及苏嘴西瓜产业党建联盟、招商合作签约单位、产业研究院领导出席开幕式。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部署,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建好全市展示“象征意义”窗口的题中之义,持续强化农业产业培育、品牌打造和载体建设,以西瓜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苏嘴镇作为全区西瓜产业“龙头”,种植西瓜已有近百年历史,优越的气候、土质环境,以及不断改良的品种和技术,造就了“苏嘴西瓜”薄皮、少籽,水分足、甜度高的优良品质,在江苏“好西(甜)瓜”品鉴推会上,先后荣获“瓜王”以及“特等奖”等荣誉,“酥嘴”品牌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刘贤金说省农科院将成立“江苏省农科院苏嘴西甜瓜产业研究院”,以院本部农业设施装备所和淮安市农科院一起作为技术依托,以苏嘴西甜瓜产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产业提质增效需要的改进技术研究和技术配套集成转化,并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服务。相信通过科研和生产基地企业的紧密协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方力量的指导支持下,产业研究院一定能为本地产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赵正兰希望淮安区以本届西瓜丰收文化节为契机,以瓜为媒,以节会友,精心做好“三篇文章”。一要做好“科技赋能”文章。充分发挥西瓜党建联盟作用,加大与高校院所合作,进一步优化瓜菜品种结构和种植技术,不断提升瓜菜品质和效益。二要做好“品牌增值”文章。创新农业产业营销模式,通过节庆推介、专业展销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苏嘴西瓜知名度和美誉度。三要做好“产业富民”文章。进一步延伸拉长瓜菜产业链条,布局招引精深加工项目,做大做精观光采摘、休闲农旅产业,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各方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区委书记颜复在致辞中说 举办西瓜节,既是为提升苏嘴西瓜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淮安区优质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也是希望借此搭建产品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架起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桥梁。我们将坚持常态化办节,以拓展增值空间和增收渠道为核心,充分放大“苏嘴西瓜”品牌效应,深度挖掘其食用、药用等价值,贯通产加销、融合农工贸,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特色化水平;坚持以瓜为媒、以节会友,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带动采摘体验游、乡村观光游、民宿康养游等发展,努力将西瓜节打造成全民消费盛宴、壮村富民盛会,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促共赢。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江苏省农科院苏嘴西甜瓜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苏嘴西瓜新品种品鉴推介仪式、苏嘴西瓜品牌推广大使暨招商顾问聘用仪式、“十佳新农人”颁奖仪式、订单农业签约仪式。
2023-05-20 19:54:04
5月2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新华社报道 不用农药化肥江苏戴庄蹚出生态农业新路百度APP、今日头条APP、腾讯新闻APP等主流资讯平台首页推荐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江苏网等各大主流媒体全网轮播!不用农药化肥江苏戴庄蹚出生态农业新路“这里的水稻田已经10多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江苏镇江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指着刚下地不久的秧苗向大家介绍。临近小满时节,走进戴庄的白沙越光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虫鸣蛙声不绝于耳。戴庄欢迎昆虫等小动物来此“安家”。据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此前调查,村里有机稻田夏季发现动物10纲31目130种,比邻村稻田高出6倍多。近年来,还发现了野生娃娃鱼和猕猴两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群落。在农技专家看来,水稻田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繁多的物种形成稳定的食物链,有益于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戴庄引进螳螂卵块、青蛙,替代农药进行灭虫;引进水花生甲虫,控制水花生杂草蔓延;培育句容土蜜蜂,为果蔬授粉……“对地处丘陵地带、水网密集的村落来说,一些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能有效改善水质和土壤。”赵亚夫说。培育农田里的生物多样性——这正是戴庄探索生态农业的生动写照。但是,不用农药和化肥,能否保障粮食产量和效益,端牢饭碗?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一串数字揭开谜底——戴庄化肥年施用量从17年前的亩均160斤逐步降至零,粮食亩产量稳步增至1000斤以上,亩均收益由1500元提高至6000元左右。这样的成绩,让赵亚夫和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的镇江市农科院的专家们更加深信:不能再重走以严重破坏自然禀赋为代价,依赖农药化肥高投入、高消耗转换高产量的老路,要因地制宜蹚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农业新路。十几年来,在农业部门、农技人员和农户的共同探索下,形成了戴庄生态农业发展的几件“法宝”。第一件“法宝”是引进培育有机品种。最初,村里引进生长期短、病虫害轻、需肥量少的“越光”稻新品种,并试种成功。戴庄还引进30多种适应当地生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品种和新物种,如鲜食玉米、高粱、土种蜜蜂、梅山猪、苏禽鸡……第二件“法宝”是采用循环种养模式。农户彭玉洪农场里循环种养的小景观引人入胜:把米酿成米酒,余下的酒糟做成黑猪饲料,黑猪粪便堆肥给桃树,散养鸡鸭穿梭在树荫下,啄食坠落的果实,鸡粪、鸭粪同样化作肥料……在戴庄,全村10.35平方公里范围实行农林结合、农牧结合,稻-草-畜禽、果-草-畜禽轮间作,呈现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规划的生态农业大景观。据镇江市农科院研究员芮东明测算,得益于循环种养,戴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过去的1%左右,提升到平均2%。第三件“法宝”是创建运营有机农业合作社。在长三角不少大型商超,原产自戴庄的有机稻米、蔬菜、米酒等农副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戴庄村党委书记、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伟超说,合作社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创建了区域品牌,拓宽了销售渠道,帮农户端牢“生态饭碗”。合作社成立以来,戴庄村集体收入从负债80万元逐步提高到年收入400多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2000万元。据统计,戴庄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2年的4万元。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专业务农户,绝大多数年可支配收入已达12万到15万元,与当地城镇一般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相近。记者:刘宇轩
2023-05-18 19:53:12
近日,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进万家”首场展示展销活动在南京举办。本次活动以“助企兴农惠民”为宗旨,以“绿色发展、品牌引领、产业融合、消费促进”为主线,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助力农业强省,实现绿色优质农产品进百姓餐桌、进高端市场,进一步助推绿色优质农产品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此次展示展销活动汇聚了全省13个设区市的68家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优质企业,洋北西瓜则选为宿城绿色优质农产品代表参加。通过“面对面”实地推介、群众“零距离”放心消费等活动,洋北西瓜以其果肉脆嫩、汁多味美的特点让消费者赞不绝口,争相抢购。洋北西瓜产自宿城区洋北街道,常年种植面积3000余亩,采用“稻-麦-稻-麦-稻-瓜”三年一轮换的独特种植模式,土壤得到充分修复,病虫害少,果型圆整、中型,果皮花纹清晰,果肉酥嫩,脆而不塌,甜而不腻,酥而不松,水分足而不过,先后于2016年11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2021年1月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近年来,宿城区不断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培育力度,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引领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目前全区拥有绿色食品76个,有机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接下来,宿城区将持续加强品牌推介力度,通过优质农产品现场展示展销活动、“互联网+特色产品”营销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进百姓餐桌,进高端市场,进绿色有机餐厅,逐步形成绿色优质农产品高端化发展,效益和竞争优势提升的良好局面。来源:宿迁市农业农村局
2023-05-03 19:51:57
五月镇江这个地方有点热闹。今天“乡‘望’未来”系列报道走进丹徒宝堰,看2023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镇江)专场推介暨乡“望”未来·大宝堰福第二届镇江农业嘉年华的活动中,当地是如何让非遗民俗“热起来”,乡俗庙会文化“火起来”。非遗民俗“热起来”5月3日上午,位于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申公塘村的江苏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老岳酒坊,举办了第二届米酒“品酒会”,迎来了千名好奇的群众和客商。当天周边乡邻、老客户和亲朋好友得知信息,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不仅免费品尝到了纯粮食酿制的米酒和封缸酒,品尝到了宝堰镇的各种乡土美食,同时还有幸观赏到了由宝堰镇古镇文化艺术团表演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乡田歌《车水号子》,高亢激昂的田歌让在座所有的人都开心不已。宝堰米酒传统酿造技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宝堰镇志》和《丹徒县志》记载,宝堰米酒又称为“三仙酒”,源自清代,当时,宝堰家家有作坊,户户有酒缸。到了清末民初时,宝堰手工米酒进入辉煌期,镇上有大小商埠200多家,酒行就有十多家。其中,怡和酒行最为传奇,现在宝堰东大街上的“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就是民国时期宝堰人张浩明家开的“怡和酒行”。宝堰米酒是用当地种植的精良大米通过多种制作工艺酿制而成,入口后有一股淡淡的酸味,味美可口。米酒传统酿造技艺2011年1月入选镇江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类项目。乡俗庙会文化“火起来”“走啊,上庙赶集了!”一声吆喝,人们闻风而动。5月4日,“五一”小长假的第一个工作日,却是千年古镇镇江丹徒宝堰镇的传统庙会“三月半”。十里八乡的赶集人,早早聚集到古镇庙会上,开始可以整整持续一天的采购、吃喝和玩乐。男女鞋帽,花纸糖人,铁锹锄头,套圈打枪(气球),花木工具......手提肩挑,人山人海,整个集市浩浩荡荡,入眼处是一片人海,乌泱乌泱。趁着集市,一些蛰伏的手艺人们,也带着他们的“作品”,来到了老街贩卖。在“三月半”这方大舞台上,竹筐漏斗扁子、提篮笸箩等各式各样的农家生活用品,让人应接不暇。面对这些精巧的“老物件”,小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些不就是“非遗”在人间吗?集市者,自古有之,南北皆同。沿袭千年以来,不仅是一种贸易活动,早已成为一种民俗传统。历史可上溯千年的古镇宝堰,每一个民俗传统也都记录着古镇传统文化历史的悠久与璀璨。而传统庙会“三月半”,无疑是古镇的一块“活化石”。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三月半”也被注入了新内涵。庙会在为古镇增添“烟火气”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打卡点。除了逛庙会,如今的游客还可以带孩子去瞻仰宝堰烈士陵园,参观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在“江南抗战第一镇 ”下重温红色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文化洗礼,激发爱乡爱国情怀。来源:金色田野 三农镇江
2023-05-01 19:49:55
立夏之后,刚刚苏醒的夏天到处弥漫着西瓜的香甜第二十二届中国·江宁横溪西瓜节正在火热进行中来江宁横溪赏自然美景,品美味西瓜!一份横溪西瓜节畅玩指南奉上多样精彩,一起来看看吧!